南沙糧食碼頭倉庫、筒倉邊,一斗斗糧食被灌進集裝箱,集裝箱再搭乘鐵路駛向內陸港目的地……依托廣州港綠色高效的海鐵聯運通道,大宗貨物“公轉鐵”“散改集”正逐漸成為內陸糧食企業的首選運輸方式。據統計,今年1-10月,廣州港“散改集”作業量同比增長32.7%。這是廣州港積極推進運輸結構調整,打造多式聯運物流樞紐,構建綠色低碳綜合物流體系的一個縮影。
“綠色”是港口底色,“低碳”是發展路徑。近年來,廣州港集團立足新發展理念和生態文明建設全局,深入實施碳達峰行動,編制實施綠色港口規劃,積極推進運輸結構優化調整,建設綠色高效的集疏運體系,加強綠色技術創新應用,推動港口綠色低碳轉型邁上新臺階。建設南沙港區專業化碼頭集群,構建“國際班輪航線+穿巴支線/海鐵聯運班列+內陸港辦事處”多元化網絡布局,加快推進全國多式聯運示范工程建設,獲評全球首批“國際衛生港口”、交通運輸部全國首批“綠色港口”,南沙港區一期、三期集裝箱碼頭獲評“四星級綠色港口”……
立體的多式聯運網絡加快形成
港航樞紐能級加快提升。廣州港集團按照運輸系統規模化、專業化發展的原則,積極配合建設完成南沙港區疏港鐵路建設,完善港區集疏運體系,提升集聚和輻射能力。目前,南沙港區現有集裝箱駁船泊位超過40個,岸線長度超過3200米,是粵港澳大灣區內規模最大、集約化程度最高的海鐵聯運、水水聯運中轉基地。
南沙港鐵路于2021年全面建成通車,東起廣州南沙港區,途經佛山和中山,西至江門鶴山南站,全長87.8公里。至此,廣州港疏港鐵路縱貫聯通黃埔港區、新沙港區、南沙港區全覆蓋,通過京廣、京九、廣深和廣三廣梅汕等鐵路與全國鐵路網相連,集港口、鐵路、公路于一體的多式聯運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更加完善。
同時,加快推進區域港口資源優化配置,實現省內包括廣州、東莞、潮州、茂名、中山等9個市的港口投資布局,形成以廣州港為核心,粵西、粵東沿海經濟帶港口為兩翼,以及中山港、佛山港、云浮港等珠江—西江內河港口多支撐的“一核兩翼多支撐”港口群聯動協同發展新格局。
完善多式聯運網絡布局。廣州港深入推進港口綠色低碳轉型,大力發展支線港和完善內陸港布局,以點連線、以線織網,推進“公轉水”“公轉鐵”。自2008年起至今,先后在云南、湖南、江西等地設立30余個內陸港辦事處,依托直達港區的鐵路樞紐網絡,構建“廣州港—內陸地區”海鐵聯運平臺,常態化開行36條海鐵聯運班列,助力港口物資集疏運。
今年9月,隨著高荷港碼頭紅色新門機從“穗航906”輪吊起第一個集裝箱,廣州港“穿梭巴士”第73條高荷港支線正式開通,有效連接高明地區支線港和南沙主樞紐港,推進西江內河水水聯運,滿足珠西地區綠色低碳運輸需求。
廣州港依托南沙港區優越的區位和港口服務優勢,發展集裝箱公共駁船快線“穿梭巴士”業務,形成覆蓋泛珠三角地區的海鐵聯運網絡和連接70多個重要碼頭的內河駁船網絡,以廣州港為核心的綠色低碳水陸交通網絡也基本形成。
綠色低碳的集疏運方式更加完善
江海聯運發展加速。廣州港發揮通江達海優勢,積極拓展江海聯運綠色低碳運輸,以南沙港區為中心,以“穿梭巴士”為紐帶,持續增強南沙樞紐港與內河支線港的互聯互通,加大水水中轉拓展力度,發揮水路運輸大批量、成本低的優勢,進一步吸引水水中轉貨源,提升水水中轉比例。2022年江海聯運占總吞吐量比例達70%,在全國沿海港口中處于領先。
今年9月,一批裝載著進口鋅礦石從南沙海港全程無紙化操作,快速分流到花都港辦理通關手續,極大節約了運輸時間和成本,顯著提升貨物流轉效率。此次花都港實現業務新突破,離不開“花都—南沙”“灣區一港通”的推行,實現花都港支線與南沙港干線的無縫銜接、高效通關。
據悉,2020年,廣州海關聯合廣州港集團正式啟動“灣區一港通”模式,將南沙海港作為樞紐港,珠江內河碼頭作為支線港,海關通關、查驗等環節延伸到沿江港口,形成“兩港如一港”的一體化操作。發展至今,“灣區一港通”已覆蓋廣東省內廣州、佛山、云浮、肇慶等城市主要港口,其通關便利化推動灣區港口互聯互通,保障灣區國際供應鏈順暢穩定,推動廣州市及周邊省市釋放更多“黃金效益”。
不僅如此,在海關的支持下,還推出“同船運輸”等通關便利化舉措,深化WGO(水閘)、云堆場、共艙平臺等物流服務模式,實現水水聯運量和集疏運效率雙提升,建設南沙港區駁運中心,推進運輸結構改革,發揮綠色運輸結構品牌效應,推動內河航運綠色發展。
在有關港口行業專家看來,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港口群的建成,廣州港的建設至關重要。從發展機遇來看,廣州港能夠進一步利用珠江水系擴大輻射范圍,更好地服務我國西南地區等經濟腹地。
海鐵聯運發展成效顯著
借助廣州港海鐵聯運平臺及內陸辦事處功能效用,建設大宗散貨“公轉鐵”物流通道,把廣州港“出??凇卑岬絻汝懫髽I“家門口”,為腹地客戶提供高效、低碳、綠色的疏運模式。隨著南沙港鐵路開通運營,廣州港南沙港區積極對接綜合運輸大通道,參與“一帶一路”建設,對接中歐班列,多式聯運服務能級進一步提升。
近日,一批進口糧食通過海運班輪在廣州港南沙港區完成卸船清關后,搭乘“南沙港-株洲”的“湘粵非”鐵海聯運班列,實現海運和鐵路無縫銜接,于48小時后抵達株洲。在海關的支持下,“湘粵非”鐵海聯運通道結合南沙港實際,通過實現全程提單、一票到底,為糧食、汽車配件、化工品等貨物提供“腹地對腹地”“門到門”的物流服務,相比傳統江海聯運,湘粵非鐵海聯運通道在總體運輸時效上可縮短10天左右;相比公路運輸,國內段運輸費用可降低約60%。
廣州港開通的36條海鐵聯運班列,業務范圍輻射全國10個省市42個地級市,海鐵聯運完成量較2013年增長近16倍,越來越多的貨物通過南沙港登上大船,前往更廣闊的市場。2022年10月廣州港海鐵聯運項目入選全國多式聯運示范工程。
同時,廣州港還積極推進糧食、煤炭、礦石、紙漿等大宗散貨“散改集”業務,在新沙碼頭、新港碼頭、南沙糧食碼頭升級改造“大流量”灌箱設備等,優化改進工藝操作流程,提速灌箱作業效率,實現大宗貨物灌箱作業標準化、規?;\營,為“散改集”多式聯運提速增效打下堅實基礎。今年1-10月廣州港糧食“散改集”同比增長62.8%。
(轉載自中國港口網)